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稳步推进
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
知识产权事业稳步推进
走进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,一面宽大的专利墙映入眼帘,墙上密集排列着各式各样的专利证书:氨基酸、酶制剂、天然产物、有机酸……以生物制造为代表的创新链,从这里不断延伸,连接医药、化工、材料、能源、环保等产业。
截至目前,该研究所已累计申请专利超1000件,其中已授权专利400多件,发明专利占比超过95%;累计开展专利合同交易300多项,实现交易金额超13亿元。知识产权量质齐升,成为该研究所加快突破前沿技术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一个缩影。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,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。
作为我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,知识产权始终与科技创新同频共振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。2021年,我国发明专利授权69.6万件,保持快速增长态势。截至2021年底,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359.7万件,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有效量为270.4万件;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7.3万件。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《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》显示,我国位居世界第十二位。
知识产权质量效益提升——
走进京东方的生产车间,只见一片忙碌景象。机械臂托起薄如蝉翼的玻璃基板,放置在生产线的起始端。自动化设备高速运转,经过近百道工序,玻璃基板变成了大大小小的电视屏、电脑屏、手机屏。
目前,全球每4个智能显示终端里,就有1块显示屏来自京东方。这样的成绩,归功于企业的创新“基因”——手握7万多件可使用专利、连续多年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排名全球前十。
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东表示:“产业创新的显著特征之一,就是发明创造的大量涌现。前沿技术领域专利储备不断加强,有效发明专利维持年限结构持续优化,反映出知识产权价值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,知识和技术在生产要素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。”
国内拥有发明专利企业数量稳定增加——
“从申请第一件专利到申请第100件专利,我们用了499天;从申请第101件专利到第500件专利,我们只用了528天。”位于江苏苏州的智能清洁产品领域创新企业追觅科技,创始人俞浩在谈及发展历程时,给出一组直观的数字。
高速数字马达是智能清洁产品的关键所在。从10万转、12.5万转、15万转再到16万转,俞浩带领团队不断突破高速数字马达“临界速度”,并从结构、流体、材料、机电控制、噪声等方面布局了120多件专利。截至2021年11月底,追觅科技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达1754件,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62件,PCT国际专利申请119件,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59件。
随着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日益健全,更多企业正在把“要我创新”变为“我要创新”。“科技创新能力转向‘跟跑、并跑、领跑并存’,部分企业迈进技术前沿,并把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生命线,使得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、授权量双双增加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吕薇说。
截至2021年底,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29.8万家,较2020年底增加5.2万家。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1.3万件,占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63.6%。
知识产权运用向更大范围拓展——
“以前都是通过土地、房产等有形资产抵押贷款。现在专利也能够帮助企业融资,‘软知识’变成了‘硬资产’。”广东惠州硕贝德无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何伟说。2021年1月,该企业有一批新产品急需量产,却遇到了资金困难。建行广东省惠州市分行以专利权质押作为补充担保,为公司提供了5000万元信贷支持,帮助企业顺利投产。
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,一头连着市场。近年来,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向更大范围拓展,为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价值,提供了新途径。2021年,全国专利、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到3098亿元,同比增长42%。
在贵州,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,茶叶、辣椒、刺梨等种植规模居全国前列。“利用我们研制的微生物药剂,农药残留降解率大幅提升。”贵州大学农学院教授吴小毛,经常辗转于省内各大产业基地,带领团队主攻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新技术,2021年已有3项专利获得了授权。目前,他正和农资企业商谈合作,希望将这些专利技术尽快应用于生产,让更多农民品尝成果转化的“甜头”。
北京大学国际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易继明表示:“‘十四五’开局,随着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提升,国家核心竞争力也将进一步提升,对实现更有效率、更加开放、更加公平、更加安全的可持续发展,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,具有重要的意义。”(记者 谷业凯 李刚 程焕)